织梦CMS -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!

华图教育网

考试快讯备考辅导 招考信息
  • 2015年国考申论备考:由国家政策转向看国考申论命题 日期:2014-08-18 19:07:47 点击:0 好评:0

     每个有考公务员资格的考生都是公民,都可能成为政治家,都或多或少都应该有一点天下理想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,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。作为身处江湖的考生,我们不用忧君,但是我们要忧其政,忧其国,...

  •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:作答的三种境界 日期:2014-08-18 19:06:35 点击:0 好评:0

    设想,你现在坐在2015国考的申论考场中,面前摆放着“刚出炉”的申论试题,你会以何种心态来作答呢?是紧张,手忙脚乱的仓促应战?还是摩拳擦掌,按照已掌握的步骤和方法作答?抑或是,方法步骤已然烂熟于胸,化为日常的思考和生活中,以一种平心静气的心态来作答呢?...

  • 2015年国考十八大时政热点:北大回应校长实名推荐质疑 日期:2014-08-18 19:05:35 点击:0 好评:0

    本报济南11月10日讯(记者 徐洁)目前,省内高中已开启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、清华领军计划的选拔。10日上午,在山东省实验中学面试现场,前来观摩的北大有关招生负责人就“学业成绩全年级前1%以内”的要求公开回应称:前1%就有足够的人选了。...

  • 2015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:人民日报回应用屌丝等词 日期:2014-08-18 19:04:11 点击:0 好评:0

    作为党报,《人民日报》给读者的印象一直是认真、严肃,但继前几年的“给力”之后,最近,“屌丝”、“元芳”也登上了《人民日报》。主流媒体使用网络流行语引起广泛关注,很多人对此表示肯定。...

  •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:词语理解与代词指代题小技巧 日期:2014-08-17 23:29:48 点击:0 好评:0

    在言语理解与表达中,对于词语理解与代词指代题有两种比较特殊的题目,需要我们注意。一是词语理解题中,文段是以比喻的手法写成的,并且提问的是理解“喻体”这个词语指的是。二是,代词指代题中,针对代词“前者和后者”的题目。...

  •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:集合容斥原理的新题型和解题技巧 日期:2014-08-17 23:29:01 点击:5 好评:0

    纵观历年试题,我们可以发现,对于容斥原理类的题目,近年来在国家公务员行测中每年必考,已成为国考题目中的“常青树”。随着考试难度的提升,两集合的容斥原理已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,三集合容斥原理类题目的发展却如日中天并且出题形式趋于稳定。但2010和2011这两年的国考里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三集合题目,这种题目的难度在容斥问题里面算是比较大的,也是最新的一种题型,这里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重点来探讨一番。以2010年的题目为例我们具体说明一下。...

  • 2015年国考:常识判断模块易错题总结 日期:2014-08-17 23:27:49 点击:0 好评:0

    选非题,即否定型题干,一般提问方式为:“关于……下列说法不……的是( )”。此类题目在国考题目中占比重越来越大,因为否定型题干不仅可以加大考试难度,更可以减轻出题人负担。一般常见的否定性词有“不正确、不属于、不可以、不是、不符合”等。...

  • 2015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:城市精神 日期:2014-08-17 23:26:28 点击:0 好评:0

      1. 2011年11月,由“爱国、创新、包容、厚德”为内容的“北京精神”表述语正式对外发布,引发了全国上下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和探讨。许多城市紧步后尘,纷纷开始征集或准备更新当地城市精神表述语。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在加快实现“做大做强”的同时,努力转向发展的质量、成果的共享和精神的弘扬,“城市精神”已成为新的时代标签。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,提出并丰富自己的城市精神,是城市建设的自觉。这个自觉具有普遍性。例如,纽约以“高度的融合力、卓越的创造力、强大的竞争力、非凡的应变力”作为城市发展的精神动力;伦敦以“历史...

  • 2015年国考申论热点:“看病送火车票”的背后更值得关 日期:2014-08-17 23:24:44 点击:0 好评:0

    据《福州晚报》报道,日前,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:“看病送火车票,没病都要去装病啊!”该网友在这条微博下配了一幅图,图上,福州市一家医院门诊的L E D屏幕上清楚地显示着:“共助春运,看病就送火车票”……...

  • 2014年广西政法干警面试中如何做到“转危为安” 日期:2014-08-16 16:56:15 点击:5 好评:0

    在政法干警面试代课阶段,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注意到这样一类考生,他们有着一定的面试经验,但最终还是功亏一篑。究其原因,是因为在面试中碰到困难后没有及时的调整心态,导致最后铩羽而归。为了对面试者做出进一步的测试和考验,筛选出更加优秀的人才,考官们经常在面试考题中精心设计一些“陷阱”和“圈套”,有时还会“无风三尺浪”,...

推荐内容